1). 基本資料
(1)廟宇名稱:灣裡代天府萬年殿
(2)地址:臺南市南區灣裡路64號
2). 沿革
萬年殿全銜為灣裡代天府萬年殿,創建於西元 1729 年 清(雍正 7 年)(政府資料記載) ,
主祀神:葉、朱、李三府千歲,傳說來自大陸已有三百年之久的王船;
陪祀神明:五府千歲、佛祖、將軍爺、天上聖母、註生娘娘、
福德正神土地公、虎爺、中壇元帥等。萬年殿的沿革,其傳說頗多。
依西元 1916 年日(大正 5 年)《臺南市寺廟臺帳》與大正年間
「臺南州寺廟名鑑」所敘萬年殿沿革記載大約如下:
萬年殿創立約 250 年前,康熙年間追隨鄭成功戰役有功者蘇、葉、林、
黃、杜五姓,派來此地移住並獎勵其漁業及田野開墾。其後(約二百年前)
莊民出漁,見有神像乘一艘支那形船漂泊而來。此時,洽鄰莊莊民出漁,
雙方却時發現神船共同祭祀,而後相爭講和,神像歸喜樹,神船由廟方來安置,
而此神船即廟裡現存小型之神船,乾隆 4 年即增建地方來奉祀神船。
西元 1797 年(嘉慶 2 年)歲次丁已增設拜殿及廟頂改建,
西元 1909 年(明治 42 年)改修兩旁廟室,西元 1910 年因逢颱風而被吹損,
翌年即民國元年重大修繕一次,西元 1927 年由董事等十人發起重建,
西元 1932 年(昭和 7 年)完成。
西元 1924 年南鯤鯓五府千歲首度南巡駕臨本廟,乃虔誠敬奉,供信徒參
拜,由於神靈赫濯,恩澤廣被,香火鼎盛,歷久不衰。然因規模簡陋,
不敷日增之信徒,遂捐資重建,於西元 1970 年(民國 59 年)農曆正月 15日
破土鳩工興建,至西元1972(民國61年)壬子年農曆八月初旬竣工落成,
工程浩大,耗資新臺幣柒佰萬元之多。至此廟構堂皇,巍峨壯麗,近年
來在廟前闢有「萬年公園」,以及剛落成不久位於廟後的「耕心園」,
此二處今為灣裡居民平時常常駐足休憩的場所。並在南側增建一棟四層樓
之香客大樓、以行香客之便、以利行政之用。萬年公園將於西元 2003 年
(民國 93 年)中拆除,今已併入公園預定地,此公園面積達近兩公頃、
臺南市政府於西元 2003(民國 93 年)發包動工與竣工,為現今廟前之模樣。
3). 主祀神明
葉朱李三府千歲
4). 陪祀神明
南鯤鯓五府千歲、王船、大崗山觀音佛祖、太子爺、將軍爺、水仙尊王、
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等。
5). 廟宇建物特色
萬年殿建築部分以工藝傑作為主要特色,匠師作品如下:
1.門神:正殿的三對門神更是全臺首創以擂金技術造成。門神由蔡草如
畫師繪圖、再由木雕皇帝蘇水欽師傅與蘇海萍師傅雕刻成型,最後
由蔡草如畫師用日本的純金泥和青金泥以擂金技術製成單一色澤
的臺灣第一對擂金門神。由三大名師合作造成,極具價值。
2.石板畫:以本土觀音山石為石材,蔡草如師傅繪圖、石雕由張木成師傅
雕刻而成,藝術價值極高。
3.木雕:木雕皇帝蘇水欽師傅與蘇海萍師傅的作品。
4.立體石雕:石雕皇帝張木成師傅的作品。
5.藻井:許漢珍國寶大師完成三年四個月學徒,出師後首作,非常珍貴。
6). 廟宇人文特色資料
萬年殿王醮─
從清朝到日治時期是每三年一科王醮。臺灣光復後改成六年一科王醮,
至西元 1984 年(民國 73 年)甲子科 完醮後又改成 12 年一科。除了一般
建醮的科儀,同時代王船遊地河,出巡時王船上載著三府千歲遶境二仁溪
出海口附近的聚落,高雄市茄萣區白砂崙、湖內鄉太爺、草仔寮、圍仔內、
以及臺南市仁德區二層行、大甲聚落皆在出巡範圍內,早年二層行溪
(二仁溪)尚未嚴重汙染,王船出巡會「走水路」行駛於二仁溪。萬年殿
送王不送王船,在送王儀式中將新王請至海邊單獨燒化,王船則會常年
供奉廟內為本廟祭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