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資料
(1)廟宇名稱:省躬社聖化堂
(2)地址:臺南市南區灣裡路 88 巷 85 號

2)創立年代
創立在西元 1904 年 (一說西元 1901 年),溯自明治 37 年(1904)世道
衰微,人心不古,道德沉淪,緣有先賢蘇火馬等,為挽頹風,回復古道,
初設草茅壇界,安奉神位,朝夕禮拜,宣講聖諭,引述案證,勸化世人,
俗稱 聖諭壇。

西元 1911 年 (明治 44 年)草茅遭大東南颱風損毀,迨至由 1915 年(大正 4
年)發起人蘇火馬等捐款集資,建磚造一廰兩室,號約 省躬社 恭奉 文衡聖帝
觀音佛祖 神靈顯赫,香火日盛。

西元 1936 年(昭和 11 年)起 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要求臺灣人說國語,
穿和服,改信日本神道教,參拜神社等,皇民化時期,日本政府大力掃除
民間神像,使不少廟宇神像落難,灣裡鄰近廟宇因省躬社不受本人阻撓,
將神像寄祀於省躬社,始免於劫難,在日本時代傳為美事一樁。

西元 1952 年(民國 41 年)杜進才等另建中殿於北側,改舊址為客廳,
西元1957 年(民國 46 年)由三輪車團陳朝賀等,捐獻敬室及候駕生室,
並推馬棖為經文部主持,繼承蘇火馬遺志,開設鸞堂,組織六部齊全,
恭請 玉旨揮鸞闡教,集字成章,勸化迷津,荷蒙上蒼 玉敕 堂號 聖化堂。

西元 1952 年 (民國 41 年)奉旨施藥濟世三載,至尊特派孫真人暨諸真,
臨堂施方治病,藥到回春,馳名遐邇,三載不輟,功德圓滿時,以本堂
香火日益旺盛,且堂座年久失修,於西元 1972 年(民國 61 年)動工,西元
1974 年(民國 63 年)竣工,耗資肆百萬元,始得今日堂貌。

3)主祀神明
南天主宰文衡聖帝(關聖帝君)

4)陪祀神明
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觀世音菩薩(觀世音佛祖)、保生大帝、三聖母(三媽)、
天上聖母(大媽)、彌勒古佛、偉馱尊者、伽藍尊者、功過司、福德正神、宋江爺、南天黑虎大將軍

5)廟宇人文特色
(1)本堂堂規(己亥年(1959 年)著作第一科書育心明善)
金闕上相 諸葛武侯 降比諭示
一、 忠君護國 學英賢
二、 孝悌須知 不背天
三、 人有慈悲 堪化俗
四、 愛無慢惡 好消愆
五、 信心可服 修三教
六、 義志常追 普萬年
七、 和合神人 宜一致
八、 平行維德 樂纏綿

(2)『文衡聖帝』教化日:農曆每月 3、6、9、13、16、19、23、26、29日,
為『文衡聖帝』啟用鑾盤教化日。

(3)省躬社聖化堂煮青草茶:
廟方傳統方式是端午過後擲筊請示神明熬煮時間及天數,並增減配方。
民國 108 年煎煮為時間農曆 6 月 3 日到農曆 6 月 6 日,即國曆 7 月 5 日
到 7 月 8 日。

青草茶處方:2019 年煎青草茶藥帖 1.苓陽草 3 斤 3;2.蓮藕五斤;3.黃花
六斤;4.車前草一斤六;5.甘蔗四斤;6.仙草三斤;7.桑白皮四兩四;8.
菊花六兩;9.夏枯草兩斤;10 寒單草一斤七;11 薄荷 5 分左右起桶放;
12.甘草一包 8 分水,先煎後入藥;13.冰糖 2.5 斤 黑糖 1.5 斤
每番煎 3 小時,第 1.5 小時放黃花,2.5 小時下甘草、菊花,3 小時取出
青草下薄荷,初三日辰時起火。 午時水取 25 桶。
一鍋水約 20 公升*10 桶+1.5 桶午時水